持之以恒突出重点 推动融合走深走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作为“十四五”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都充分表明了中央对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作为党报集团,必须紧紧围绕新时期中央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服务重庆中心工作,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问题导向,突破重点难点,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工作。

一、媒体融合取得重要成效,有力推动党报集团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集团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新闻舆论阵地不断拓展,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强化互联网思维,着眼移动优先,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的新型主流媒体成长壮大。集团华龙网日均影响受众超过3000万人次,上游新闻下载量超过3500万。传播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果。从产品融合、渠道融合,到平台融合、机制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快速推进,集团初步形成以移动传播为主的全媒体传播新格局。技术平台一体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建成重庆日报、都市报“全媒体内容生产技术支撑平台”,构建了“集团新闻内容生产监管服务平台”,推动新闻生产流程再造,实现新闻信息内容“一次性采集、多媒体呈现、多渠道发布”和全媒体新闻24小时全流程管理。现象级融媒体产品不断涌现,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推出了大量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精品力作,使主战场上的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覆盖量达到6.1亿人次,所属华龙网连续八年获得中国新闻奖,其中四个一等奖,并拿到了重庆新闻界首个媒体融合奖项类的中国新闻奖。传媒产业实现新发展。在全力推进技术、内容、平台等创新的同时,以稳定传统主业与非主营业务开拓并举的发展思路,探索“传媒+电商”“传媒+文创”“传媒+旅游”等多元经营模式,经营实力不断壮大。集团2019年营业总收入、利润、资产总额、净资产,与媒体融合发展前2013年相比,分别增长16%、88.8%、80.4%、142.7%。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还实现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3%,净资产同比增长13.34%,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6.33%,利润同比增加186.94%。

二、主流媒体面临新挑战,深度融合任重道远

近年来,虽然全国各地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取得不小成绩,但总体看,发展还很不平衡,效果还不是很突出,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媒体深度融合提质增效急需提升。受制于技术实力相对弱、部门利益打破困难,媒体融合仍处于“物理融合”阶段,只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作简单嫁接,一些媒体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远没有达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传统媒体为了更好地分发和传播内容,积极搭建网、端、微等平台,纷纷采取全渠道传播的方式,但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媒体平台不多。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而言,报网端主平台之间还未深度打通。主流媒体在时、度、效把握上存在差距。时、度、效三者是密切关联的,主流媒体在舆论场中要抢占话语权,当好引导者,必须做到三者有机统一。但面对受众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的深刻变化,一些主流媒体还是按老办法、老调调、老习惯写报道、讲故事,表达方式单一、传播对象过窄、回应能力不足。比如主流媒体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反应“慢半拍”,容易在“高大上”中脱离群众。支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虽然这些年,不少新闻媒体都积极探索,加快多元发展,但不管是“存量转型”,还是“增量转型”,真正走出可持续发展路子的不多,传统媒体市场持续整体衰落。一些主流媒体受众规模进一步缩小,影响力下降,停刊、休刊的趋势仍未停止;新兴媒体虽然用户不少,爆款新闻能获得亿级甚至十亿级阅读量,但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仍然没有建立。如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覆盖数达到6.1亿人次,但集团主业经营仍然面临较大困难。全媒体人才队伍捉襟见肘。传统媒体多年发展,积淀下了丰厚的人力资源,看似是很大的优势,但面对媒体深刻格局变化,却成了改革的包袱。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人才总量规模不小,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能力结构不优,存量中的人员技能单一,并且年龄结构偏大。另一方面,受编制、管理体制、薪酬水平等限制,优秀人才流失严重,转型急需人才引进困难。同时,传统主流媒体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不充分,激励手段不多,行政化、机关化还比较严重。舆论生态环境深刻变化。“四全”媒体应运而生,打破了原来意义上的传统媒体集群,国际国内、线上线下、虚拟现实、体制外体制内等界限越来越模糊,构成了越来越复杂的大舆论场;新的信息技术导致受众出现“信息依赖”“被割裂”“信息茧房”等现象,特别是大数据推送,使人们看到的信息都只是自己希望看到的,多数信息被屏蔽隔绝。社交媒体日益成为圈层化、社群化的助推器,圈层化、社群化增加社会隔阂,加剧“人以类聚”,形成新的撕裂。这些现象的出现,给未来做好舆论引导提出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三、突出重点难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举措。面对媒体格局和生态变化,党中央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推动媒体从“加快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来讲,将按照新时期中央提出的新要求,突出解决“深度”融合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确保媒体融合发展新目标的实现、新任务的落实,推动集团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第一,坚持移动优先,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把主力军放在主战场,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等重要指示要求,在当前报、网、端、微等媒体形态齐全,传播体系完整的基础上,按照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原则,重点在做“强”上下功夫,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集群”。集中力量做大1端、做强1网、做优1报。做大上游新闻党端平台。集中力量重点做大上游新闻,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上游新闻移动端平台倾斜聚集,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进入全国客户端第一阵营的新型主流媒体,上游新闻两年内下载量达到5500万,活跃用户达到500万,第三方平台受众达到1亿,5年内下载量达到8000万,活跃用户达到800万,第三方平台受众达到1.5亿。做强华龙网党网平台,继续巩固网上传播阵地,强化华龙网“主流媒体、重庆门户”定位,深耕重庆区县,持续提升华龙网本地影响力,华龙网综合传播力保持全国省级新闻网站前三。做优重庆日报党报平台,全力打造新时代精品党报,加快重庆日报网络平台建设,重庆日报采编整体转型进入互联网,实现再造一张网上党报,把重庆日报建成国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同时,有序关停并转一批受众少、影响力弱的版面栏目、平台账号,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内容和知名品牌,着力解决功能重复、内容同质等问题。用2-3年时间,大幅提升集团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影响力,集团全媒体覆盖数达到8亿。

第二,坚持内容为王,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的重要指示要求,着眼提升内容质量,打造更多爆款产品,努力提升产品影响力。一方面,突出重点,全面提升采编生产水平。以重庆日报全媒体为重点,打造权威、优质时政新闻产品,努力提升重庆日报、上游新闻言论评论水平,生产更多及时、优质时政言论评论。以华龙网为重点,推进时政新闻网络化、视频化,打造更多网络时政精品,培育提升特色时政栏目频道的品牌影响力。以上游新闻为重点,推动新闻产品视频化、互动化生产,深度打造调查频道,进一步提升全国话语权。以重庆商报、上游财经频道为重点,聚合优质财经资源,打造权威优质的财经深度报道,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重庆晚报、上游悦读频道、夜雨栏目等为重点,发挥主流媒体平台优势,聚合市内的文艺人才,打造具有巴渝、巴蜀特色的文化精品,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视觉重庆、今日重庆、新女报和上游新闻炫视频、美图等相关频道为重点,打造优质图片、时尚等信息产品,满足读者多层面信息需求。以重庆法制报、上游新闻法制频道为重点,打造权威专业法治产品,助力法治社会建设,服务读者法律需求。另一方面,突出亮点,精心打造品牌内容。以主流化、视频化、智能化和互动化为抓手,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知名度的全媒体特色品牌栏目。精心打造“两江观察”公号、“重庆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和“记者调查”“百姓故事”等知名品牌、精品栏目和频道,培养一批“网红”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播。用好用活“上游号”平台,鼓励更多用户、社会机构参与内容生产,推动专业媒体生产机制PGC向用户生产机制UGC转型。

第三,坚持技术引领,在加快新技术应用上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其中技术排在第一位,没有先进技术,再好的内容也走不远,传不开。必须坚持以先进技术为引领,进一步提高主流媒体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一是推动技术管理改革。我们将进一步用好用活自己的技术团队,探索建立重报集团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实验室,提升新技术落地运用能力。进一步加大集团对技术工作的统筹,整合集团技术资源,提升整体技术保障能力,解决好资源分散、管理运维、使用脱节等问题。二是加强对外技术交流合作。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央媒体和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比如加强与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接,加入相关实验室媒体联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推动技术应用,争取成为区域性应用中心。三是规划实施一批重点技术项目。坚持以重点项目引领推动集团智能化发展,与国内优秀技术团队合作,加快推进重报集团融媒体数据中台和AI智能中台、重庆日报视觉重庆图片库二期工程、华龙网“一芯、两云+N平台”、上游新闻云原生智能化融媒体平台等4大重点技术项目建设,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实现智能审校、智能写稿、AI虚拟主播等新技术的应用,建设基于新媒体轻量级短视频生产加工的音视频资源库,提升集团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

第四,坚持创新为要,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体制机制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要实现“坐在一起,干在一起”“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就必须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一方面,深化一体化机制改革。重点是要解决好平台之间分隔、采编力量分散、内容生产“两张皮”等问题。建立重庆日报、上游新闻、华龙网平台内容打通机制,解决好上游新闻与重庆日报客户端未打通等问题。建立优化完善采编生产机制,解决好采编人员总量不少、力量分散、缺乏优质内容生产的长效机制、常态机制等问题。优化完善重庆日报、华龙网、都市报内容生产机制,解决好同质化、“两张皮”等问题。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和活力,确保全媒体生产各要素有效整合、高效传播。另一方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重点解决人才在各子媒体合理流动使用的问题,激发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问题。推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建立人才柔性管理机制,允许专业技术人才内部借用、兼职。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导向与效益挂钩联动机制,优化完善考核,加大对超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二级班子奖励力度,等等。努力为人才干事创业营造更好的环境氛围。

第五,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在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技术革命成果,加快集团传媒产业向互联网、融媒体产业改造升级,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推动传媒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集团综合实力。“互联网+电商”,围绕电商生鲜平台加快完善产业链布局,发展形成以团餐配送为核心和以流通批发、生鲜批发、企业团膳、重报粮油、重报优选、餐饮服务为重点的7大业务板块,力争该板块2021年突破5亿元收入大关。“互联网+文创”,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不断深耕广告产业园物业管理和深度运营工作,加快引入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2023年实现全面竣工,打造成为集生鲜电商、智能化冷链仓储、生鲜冷链中央厨房、供应链金融服务、城市冷链宅配、食品安全为一体的重庆“城市大冰箱”;积极引导市内各类印刷包装企业向园区聚集,将重庆数字印刷产业园打造成为西部最大的数字印刷包装企业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商;积极参与游戏产业园建设,通过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设立研发制作中心,使集团游戏产业初具规模;加快建设T23时装小镇等系列文创项目建设,打造文创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业链条。“互联网+会展”,以实体展会为基础,线上展会为延续的发展方式,探索线上线下展会的有机结合,推动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重庆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长江上游城市花卉艺术博览会等会展品牌做大做强。“互联网+旅游”,推进旅游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创新,以文旅产业投资运营、文旅整合营销推广、文旅项目规划设计、出入境旅游、商旅服务、康养旅居和研学旅行等核心业务为基础,构建重庆新闻旅游集团“旅游+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格局,推进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集团综合实力有新的提升,经济规模进入全国党报集团第一阵营。

第六,坚持导向为魂,在全媒体人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开班仪式讲话时明确要求,年轻干部要切实提高七种能力。七种能力是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也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加强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党的媒体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新闻工作者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生力军,尤其要加强政治能力建设,要通过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确保媒体从业人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要大力实施全媒体人才工程,着力提升采编人员专业素养,扎实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组织全媒体采编技能培训,强化策采编发运专业培训,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应用实训,培养一专多能全媒体采编人才。加强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常态化培训交流机制,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加大骨干人才培养使用力度,调整优化骨干人才库,重用年轻人和“牛人”“怪才”,把更多熟悉互联网新媒体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实施引智引才计划,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发挥党报集团资源、平台、品牌优势,提高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建立人才“蓄水池”,探索与高校联合培养机制,把媒体一线实践岗位锻炼和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全媒体人才培养、引进和高层次人才、突出贡献人才奖励。通过努力,解决好真正熟悉新媒体技术、懂用户、懂运营的全媒体人才不多,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还不够强等问题,下大力气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善用现代传播手段、会使“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型、专家型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新蓝图振奋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媒体融合进入深度融合的新征程、新阶段,我们将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高质量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将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

 

编  辑  梁益畅

 

责任编辑: 刘志兴
0100900900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035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