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副主席
脱贫攻坚专项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首次对国家重大战略开展专项监督,彰显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凝聚共识谋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
脱贫攻坚战中,8个民主党派中央对口8个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的中西部省区,开展民主监督,成为脱贫攻坚战的参与者、见证者
民主党派不断提升自身民主监督能力,加强专项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屈辰
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中央首次对国家重大战略开展专项监督,是促进脱贫攻坚战略部署落实的制度安排。
民革中央对口贵州、民盟中央对口河南、民建中央对口广西、民进中央对口湖南、农工党中央对口云南、致公党中央对口四川、九三学社中央对口陕西、台盟中央对口甘肃……2016年6月以来,受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对口8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中西部省份,围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情况、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情况等重难点问题,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
各民主党派中央主要负责同志每年亲自带队赴脱贫攻坚一线开展调研,走村入户、座谈交流;
坚持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全过程,从中央层面、地方层面等入手,多点发力;
向对口省区各级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建议2400余条,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监督报告40份,“直通车”意见建议47份,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重要参考;
……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各民主党派中央副主席都认为,脱贫攻坚专项民主监督是中共中央赋予民主党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推动了脱贫攻坚进程,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彰显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凝聚共识谋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向世人展示了执政党的胸襟、参政党的担当。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
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5年来,民革中央站在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高度,把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作为新时期全党重点工作加以推进。
逐步建立具有民革特色的工作模式。自2016年工作启动以来,民革中央坚持“寓监督于帮扶之中,寓帮扶于监督之中”的工作原则,逐步搭建起“领导小组+工作小组+6个调研组+2个联络组”的“1162”工作架构,摸索出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开展一轮专题调研,形成一份工作报告,进行一次交流反馈的“四个一”工作机制。
始终强调广泛深入扎实开展调查研究。以2020年为例,民革中央全年共开展调研64次,走访52个县的159个村,入户441户,召开会议54次,访谈县乡村干部218人,考察147个产业项目和46个搬迁安置点,在24个村开展了驻村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提出针对性、可行性强的意见建议。2016年11月,民革中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交了第一份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报告;从2017年起,民革中央每年向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国务院扶贫办报送两篇监督报告,同时提交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2018年民革中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交了脱贫攻坚工作专题报告;2019年民革中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交了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专题报告,均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对贵州脱贫攻坚提供多种形式的帮扶支持。2018年5月,民革中央参与支持在北京召开贵州省产业扶贫项目推介会,取得良好效果。2018年7月,民革中央推动江苏苏宁环球集团支持民革贵州省委会建设上线“博爱扶贫云商城”,动员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购买贵州省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开展消费扶贫,引导和拉动产业发展。2019年11月,民革中央与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共同举办民革企业助力贵州产业招商发展大会,聚焦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十二个农业特色产业及五个新型服务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形成投资项目49个,总投资额1176.155亿元。
从5年实践来看,民主党派中央年度民主监督报告提交后,中共中央统战部都牵头专门召开成果会商会,国务院扶贫办将各民主党派中央提出的监督意见转发对口省份整改落实,并作为国务院脱贫攻坚工作专项督查的重要依据。地方党委政府对民主党派在调研过程和年度报告中提出的监督意见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反馈、整改,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
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成功实践,使多党合作制度效能得到进一步体现。民主党派专项民主监督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民盟中央副主席龙庄伟:
以点见面走出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之路
做好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关键,是要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将发现问题与共同研究对策、提出整改办法相统一,把监督过程变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推动政策落实的过程。
5年来,我们走访了河南38个国定贫困县,15个省定贫困县,100多个乡镇,300多个贫困村,2500多家贫困户、非贫困户,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反馈会100余次,发现各类问题、提出改进建议500余条,对河南省改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切实帮助。
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不在大而全,应寻求小切口,以点见面。
为此,我们就扶贫产业、易地扶贫搬迁、农村教育开展了多次专项课题调研。2020年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特别是河南全省贫困县全部摘帽后,民盟中央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脱贫攻坚巩固过程中带有普遍性、关键性、长远性的问题上来,开展专项课题研究,聚焦关键问题突破,在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标准和覆盖水平的问题、农民合作组织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的问题这两个专题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为防范工作流于形式,我们研究设立了扶贫观测点,在河南10个贫困县中选取了26个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作为观测点长期观测,对比脱贫攻坚前后农村及贫困户的变化;建立了联络员制度,联络员以民盟河南省委会和17个市级委员会的专职干部组成,他们发挥工作在当地、生活在当地的优势,收集当地信息材料,及时向盟中央报送;还组织了暗访,按照贫困村名册随机抽选,在不通知地方、不打招呼的情况下直接租车导航到村,发现了一些不易发现的问题。
民主监督,既是监督别人、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的开展,打破了以往民主党派活动范围主要在城市的局限,为民主党派提供了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国情的机会。
脱贫攻坚中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基层干部群众驰而不息的工作状态,让我们深受洗礼。我们会将这种精神收获转化为推动自身建设的能量,不断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以更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更充分履行参政党职能。
结合5年来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实践,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做法,进一步深化对民主监督性质特点的认识,慎重探索在其他领域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的可能性,逐步扩大民主监督覆盖范围,使民主监督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步,使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
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世杰:
创新发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实践
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是各民主党派中央首次对国家重大战略决策进行专项监督,是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创新与发展。
自对口广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以来,民建中央围绕中共中央安排部署和脱贫攻坚不同阶段工作重点,组织开展监督调研50次(民建中央领导21人次带队调研),举办座谈等会议95次,参与的专家和会员489人次,调研足迹遍及广西33个贫困县、100多个贫困村,走访贫困户643户次,共发现问题103个,提出意见建议206条,形成专题报告98份。
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成果不仅在于发现多少问题,还在于地方党委政府对意见建议的采纳情况和对脱贫攻坚进程的实际推动。5年来,我们提出的关于精准识别机制、“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薄弱环节、扶贫产业发展、农业组织化程度、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临界边缘户、边境地区稳边兴边和脱贫攻坚等问题和建议,都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采纳,有力助推了广西脱贫攻坚进程。在主要负责同志带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向中共中央提交专报8份,部分已转化为国家有关政策措施。
在监督过程中,民建中央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在参与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逐步搭建了“分级分工、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增强了监督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民建中央坚持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并重,将阶段性总结和全面总结相结合,继2018年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召开座谈会后,2020年又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总结研究,召开总结研讨会,两次总结共收到研究成果122篇,深化了对专项民主监督规律性的认识。
在监督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优势,不仅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还与地方党政部门一起想办法、解难题。例如,针对广西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问题,先后在广西召开非公经济圆桌会议(贺州)、民建东部企业家广西交流合作大会,推动合作项目签约755.35亿元。针对“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薄弱环节,协调资金5772万元建设“同心水柜”、捐赠救护车、开展“生态教育移民杨帆班”等项目。针对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通过“中国特产·思源农特馆”项目,推介广西农特产品数十种。
经过5年的实践,我们不断提升对民主监督的认识,提高了开展民主监督的水平,建立了协调顺畅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套相对制度化的工作流程,为后续开展专项监督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广大民建会员也通过亲身参与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极大地增强了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也得到了实践锻炼,履职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让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有温度有力量
作为脱贫攻坚战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具有对口监督时间长、专业性强、立场中立、渠道直通等独特优势,实践中发挥了监督、建言、帮扶、推动问题解决等综合效应,形成了监督闭环,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进程。
我们在对口湖南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中,把自己摆进湖南,摆到贫困村、扶贫干部中去,设身处地考虑问题,让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有温度有力量。
5年来,民进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聚焦精准脱贫中的标准、教育、医疗、金融、土地和作风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把脉问诊、开方抓药,形成一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民主监督调研报告,提出问题线索200多条,推动一些具体问题在基层立改立行。
其中,向中共中央报送5份年度监督报告,以“直通车”形式报送13篇建议并得到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向全国两会提交24篇党派提案,形成有关社情民意信息700余篇。向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80余条重要监督意见,把民主监督的过程变成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推动中共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的过程,助力湖南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时,民进中央在湖南多地开展教育帮扶、产业帮扶、医疗帮扶以及基层教师和医生培训等活动,引进育种、中药材种植等扶贫项目,牵头上海有关职教集团帮扶湖南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在上海接受免费职业教育,并建立职教基地。
5年来,民进中央既把工作作风问题作为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又把工作作风作为对自身工作的要求。
在调研安排上,我们直接深入扶贫一线,考察最贫困农村、慰问最贫困农户、访谈一线扶贫干部,把座谈开到农户家、村小学、村卫生室。
在组织开展蹲点调研时,做到解剖“麻雀”,设立3个县级观察点,26个村级观察窗口,覆盖湖南14个市州和武陵、罗霄两大片区,兼顾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组织力量长期在观察窗口开展跟踪调研。组织机关干部小分队,自带干粮、自备车辆,开展“四不两直”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
在增强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精准性和实效性方面,我们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相对固定、全程参与的专家顾问队伍,争取把情况摸清、把政策吃透、把问题看准、把意见提实。同时坚持既监督基层又问计于基层,帮助基层反映问题,分层次推动问题解决,推动减轻基层负担。
我们体会到,在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做法和经验,可加以广泛运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民主党派履职的形式、内容和方法。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杨震:
在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中发挥专业优势
在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过程中,我们直面现实问题,敢监督、真监督,提出推进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石漠化治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加大对云南省倾斜力度,推动国家扶贫政策落地。
我们发挥联系界别优势,开展以医药卫生、教育科技智力扶持为主的帮扶活动。例如,协调部分医院赴滇设立分支机构或联盟机构,协调部分基金会实施对滇定向捐助,动员农工党各级组织开展帮扶70多次,帮扶款物价值1亿多元。
5年来,农工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助推解决问题、持续跟踪调查建立起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闭环模式。累计形成各类调研、调查报告80余份,合计近200万字;形成5份专报以“直通车”形式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得到中共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
比如,2017年初,农工党中央结合前期调研结果对云南省因病致贫本底数据不扎实、健康扶贫亟待加强等提出建议。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综合各方面情况,结合云南省健康扶贫工作实际,组织12万多名医务人员深入筛查,重新核定云南省因病致贫底数并出台系列政策,健康扶贫工作水平大大提升。
再如,2019年,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重点难点问题如饮水安全问题,我们提出个别贫困县饮用水源不稳定、季节性缺水问题亟待解决;2020年以“钉钉子”精神持续追踪回访,对整改落实情况再监督、再反馈,亲眼见证相关问题全面有效解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农工党中央深入贯彻中共中央疫情防控系列决策部署,紧盯疫情这一影响脱贫进程的最大因素,聚焦云南省尚未脱贫的9个挂牌督战县,通过实地考察与网络访谈相结合,追踪脱贫攻坚最后冲刺情况,确保全年民主监督目标不变、要求不降、力度不减,取得积极成效。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民主党派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法宝。5年来,农工党中央累计组织考察调研113批次,覆盖88个县360个村。与中共云南地方党委会商127次,坦诚提出各类意见建议600余条。
例如,农工党中央针对云南边境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脱贫,提出有关助力云南边境地区困难群众脱贫攻坚的建议,把监督过程变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推动政策落实的过程。
在脱贫攻坚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农工党人有幸成为参与者、记录者、监督者。未来专项民主监督工作中,农工党中央必将增强民主监督的政治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执政党进行真诚、有效的监督。
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吕彩霞:
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体现“四新”
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深度参与脱贫攻坚的新平台,是对民主监督的新探索,是彰显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新实践,是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支撑。
致公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自2016年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以来,共组织开展脱贫攻坚监督调研78次,走访351个贫困村、985户农户,召开会议122次,提出意见建议300余条,助力四川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为具有侨海特色的参政党,我们把发挥侨海特色作为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的特点。
一是把对外联络工作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让海外华人华侨关注、见证、参与脱贫攻坚。2019年,致公党中央组织11个国家海外侨领赴四川泸州等地考察脱贫攻坚成果,感受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群众攻坚克难的积极态度。
二是结合脱贫攻坚加大对致公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教育。2019年,我们组织青年致公党员在四川广安小平干部学院举办致公党中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班”,要求大家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活动当中。
三是发挥党派特色,向国内外、致公党内外讲好脱贫攻坚中国故事。通过分享脱贫攻坚生动故事,让他们了解脱贫攻坚工作的难度和巨大付出。
做好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的关键,除了把握总体方向和工作要求、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科学的监督方案外,尤其要探究制约贫困的关键问题,多渠道推动问题解决。对于普遍性问题,直接向地方党委、政府反馈;对需更高层面解决的问题,走访国家部委反馈意见建议;对于突出问题和重要意见,通过“直通车”渠道专报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
为增强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精准性和实效性,我们不断改进作风,坚持“自助式”调研,坚持问题导向,下苦功、访真贫、摸实情、访真贫,并持续不断开展“回头看”“盯着看”深度调研。我们动员全党形成立体式调研体系,组织扶贫经验丰富的东部12个省(市)致公党组织对口监督四川12个市(州),任务分解,重心下沉,确保对集中连片贫困区监督全覆盖。
未来,致公党中央将充分总结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中的经验做法,集智汇力,建言献策,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结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提炼民主党派参与扶贫开发和民主监督的先进事迹,主动向国际社会讲好脱贫攻坚中国故事。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
为未来开展专项民主监督提供借鉴
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是监督体制机制的重要创新。从国家治理角度看,多党合作政治制度优势能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从具体工作上看,民主党派成员专业优势在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得到充分发挥;从民主党派自身来看,促使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改进工作作风,最大限度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从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来看,为民主党派提供了专项民主监督的实践机会,也为今后继续开展专项民主监督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5年来,九三学社中央主要以4类形式对口陕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
一是,现场反馈推动改进。例如,我们提出健康扶贫“要减存量、更要控增量”,重视扶贫资金安全和监管,加强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等等。陕西省据此出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帮扶工作方案》,制定《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实施意见》,率先试点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机制。
二是,就全局性问题向中共中央建言。我们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中共中央提出“探索推进帮扶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关注扶贫帮扶数据使用”等建议。
三是,寓帮扶于监督。我们的专家在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调研时,提出并指导当地修订镇巴腊肉标准,助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对事关长远的问题持续关注。在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地方对村集体经济发展重视不够,没能抓住政策机遇。我们就此多次向陕西提出建议,助力陕西出台促进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十二条措施。
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要防范工作流于形式,关键在于调研做到“全”“准”“深”,即调查研究全面客观、问题查找核实准确、重点领域力求深入。
同时,增强民主监督的精确性和实效性,需要时刻保持“监督方向不偏、靶心不移、焦点不散”,按照中共中央安排部署,适时调整监督内容。例如,2018年增加对扶贫领域作风问题的监督,2019年关注“三保障”突出问题和饮水安全,2020年将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统筹推进纳入监督范围。
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为民主党派提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等履职能力,提供了实践平台。对九三学社中央而言,这既是履行职责,也是接受教育、凝聚共识,更是对加强自身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的有力促进。
台盟中央副主席吴国华:
形成特色民主监督路径
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是中共中央赋予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任务,是拓宽民主监督渠道的有益尝试,也是各民主党派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实践形式。
5年来,台盟中央先后开展多层次综合调研访查50次,调研区域覆盖了甘肃集中连片和深度贫困市州的190余个贫困村、9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形成相关调研报告40份,向中共中央统战部报送了5份年度监督报告、1份监督专报,向国家及甘肃省提出问题建议300余条,助力甘肃省75个贫困县按期实现全部摘帽。
我们聚焦监督重点,体系化推进监督工作。坚持台盟中央带头、地方组织跟进,科学调度全盟有效资源,加强协同配合,构建“上下联通,双向推进”工作格局,全力实施效能监督、到位监督。
扎实开展综合课题调研,充分调动盟内外专家力量,先后围绕农村电商、县域经济、生态扶贫、脱贫攻坚机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双领域”政策衔接等普遍性、全局性、前瞻性的10项综合性课题,开展“小切口、蹲点式”调研,做到一年明确一个主题、一个阶段凸显一个重点。
实施“两州”(临夏州、甘南州)综合作业专属活动,台盟北京市委会、台盟上海市委会牵头“两州”综合作业区全域化管理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成果导向,分别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有序组织开展乡级监测、专项调研以及服务支持等活动,高质量完成区域性监督工作。
建立县乡村三级动态监测体系,根据甘肃脱贫攻坚区域特点和台盟中央监督力量基础,筛选建立了“一县两乡两村”5个监测点,采取监测点联络员按月报送信息、监测牵头组织按季度报送信息、半年一轮实地监督访查等监测方式,根据不同阶段扶贫工作的要求,各有侧重地开展情况沟通和信息收集,实施动态化、深度化监测。
在服务支持工作中,我们举办了3次“两岸医师”健康咨询活动,为甘南州夏河县、临夏州东乡县、武威市天祝县近2000名群众提供了专业健康咨询服务,同时,为当地医护人员提供了学习观摩的机会,为海峡两岸医师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
5年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实践探索,增进了我们同基层干部群众的情感,也充分锤炼了意志、品质和能力,从探索监督路径到形成台盟特色工作模式,彰显民主党派履职尽责的新作为。
接下来,我们要总结借鉴好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推动新的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建言资政的质量和水平,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更好履职尽责、更好展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