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4000公里的温暖逆行

采访手记

一对执着的母女,一场跨越4000多公里,从中国南端到北端的逆行,为这场寒冬中的战“疫”带来温暖,也成就了这次有温度的系列报道。

1月以来,黑龙江省成为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43岁的阚振华和19岁的女儿金鑫,是地道的黑龙江人,去年开始定居海南。看到家乡疫情严重,她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乡战“疫”,做志愿者。1月21日起,她们来到哈尔滨市南岗区荣市街道颐园社区帮忙,扫码测温、数据录入、信息登记……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线,每天一忙就是十几个小时。

1月30日下午5点,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记者得知这一线索。我们当即判断,这对母女身上有很多“爆点”:逆行、战“疫”、抗寒、志愿、“00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这个小故事蕴含着很多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正能量,诠释了全国上下齐心抗疫、团结必胜的信念,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奉献精神,能够激发广大青年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我们还发现,这次志愿抗疫背后,还是一堂生动的家庭教育课,给这对母女的故事增添了广度和深度,不同于一般的志愿服务。

拿到线索时,距离南岗区第二轮核酸检测结束只有6个多小时,同时,我们并不知道南岗区是否有第三轮核算检测。我们担心拍不到母女工作的现场,所以决定即刻去母女工作的地方。两名“90后”记者,一个没吃晚饭,一个放下刚点完的外卖,立即赶到颐园社区核酸检测点连夜采访,拍摄这对母女的工作状态,随后深夜跟随她们到临时租住的民宿,拍摄她们休息、吃饭并进行访谈……

隆冬腊月的哈尔滨,最低气温零下30摄氏度。赶上一场风雪,在室外采访几分钟,手脚就被冻得僵硬,脸颊变得通红,口罩上、睫毛上结出一层冰霜。

面对镜头,母女俩多少有些羞涩和闪躲。等熟悉起来,她们慢慢打开话匣子,说起这一路的辛酸波折和满满收获。此行不是冲动和冒险,而是如愿。去年春节疫情发生时,金鑫就很想去做志愿者,无奈在读高三没有时间。如今,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一年级,此时正值寒假。

在母亲阚振华看来,一些“00后”在宠爱中长大,很少独自面对困难和挫折,虽然有理想和抱负,却不甘于做小事,有种“飘在云端”的感觉。这次做志愿者就是要让女儿学会脚踏实地,勇敢、理智面对生活中的很多挑战。女儿从小就比较独立,中学假期参加一些夏令营。女儿上大学后,很多事情都让她自己做主,放手让她去闯荡。

1月31日凌晨1点,我们拍摄完成走到街上,寒风钻进衣领,我们内心却很温暖。我想这是母爱的力量,是教育的力量,更是新一代青年担当成长的力量。

采访结束后,我们马上编辑视频,播发图片,撰写新媒体文案,#19岁女孩穿越千里只为支援家乡抗疫#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浏览量近5000万。随后,多家媒体进行跟踪报道,当地有关部门对母女二人慰问、感谢,呼吁广大志愿者向她们学习。

报道评论区里,很多人赞扬她们是“了不起的母女”,有人欣赏这种“陪伴式教育”,还有人反思自己在向父母撒娇时,同龄人已经为自己的家乡贡献力量……看到刷屏的留言里鲜有差评,都充满正能量,我们觉得:这一趟,值了;挨的冻、熬的夜、流的泪,值了。

严冬战“疫”,好故事最暖人心。新春将至,我们将继续行走在黑土地上,在最冷的日子里,传递最暖的情。

“我离‘战场’越近,我的祖国就离疫情越远。”这位“00后”的战“疫”宣言,也正是祖国北疆年轻记者最赤诚的心声。

专家点评

这则短视频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一对平凡母女的不凡事迹,透过核酸检测工作场景、家庭生活日常以及对话采访,既凸显了同心战疫的家国情怀,也彰显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透过个案说明:颗星微芒、块砖力单,但汇聚在一起,就能点亮夜空、铸就铜墙铁壁。

短视频的镜头语言给人以温暖,叙事内容给人以启发。如果从精益求精的角度出发,期待剪辑手法上能将更具有现实张力的素材释放出来,让叙事更有起伏。短视频后半段,如能将叙事主题通过镜头语言进一步升华,则更有点睛效应。

 

编 辑  翟铮璇

 

责任编辑: 刘志兴
0100900900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103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