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破圈传播”: 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融合共生 ——从说唱两会看主流媒体重大主题报道创新

内容提要 本文以今年两会期间各大主流媒体推出的说唱两会融媒产品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融合的视角对说唱两会融媒创意现象进行文化分析。梳理作为青年亚文化的说唱音乐在媒体重大主题报道中的呈现样态,解读主流媒体借助青年亚文化的话语方式实现“破圈传播”的文化意义、实践意义。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主流媒体 融媒产品

 

黄玲

 

每年的两会都是检验各大主流媒体融媒创新的主战场,媒体纷纷派出精干团队紧扣议程全方位解读,大屏小屏联动,融媒云端传播,可谓各出奇招精彩纷呈。就今年的两会报道而言,说唱成为媒体两会宣传实践的新特色:用当下最热的潮流说唱,解读权威的十四五议题,将严肃政治宣传内容融入轻松时尚的传播方式。两类不同风格的文化混搭,深度融合创新,促进不同年龄、圈层的对话交流,形成“破圈传播”效果。说唱两会融媒产品不仅是媒介技术融合的创新,融合思维的变革,也是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之间的双向破壁。本文着力分析主流媒体借助说唱青年亚文化“破圈传播”背后的文化意义、实践意义,以及融合过程中主流媒体与主流文化、说唱青年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说唱MV成为今年两会报道融媒“爆款”产品

说唱、喊麦、老歌新编——今年两会期间,各大主流媒体进行的两会报道除H5、图文动漫、Vlog、AI播报等常规形式之外,纷纷推出时尚带感的两会说唱MV。MV视频时长大多在1到4分钟之内,曲词内容议题权威,节奏清新上口,说唱神曲一经推出,网友直呼“上头”,迅速成为今年两会融媒报道的“爆款”产品。

中国政府网推出的《有点上头!2分钟神曲get两会民生热点》,说唱念白混搭在京腔京韵的曲调中,循环出现的“来看政府工作报告吧”,魔性十足,让人忍不住跟着哼唱几句。

新华社推出《十四五@十四亿》,歌曲围绕关键词“十四亿”“十四五”展开叙述,全方位呈现两会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给全国十四亿百姓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间奏“666”“嘟嘟嘟”带来超强网感。

湖南日报客户端重新改编了湖南特色民歌《浏阳河》,把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未来展望化为金句填到曲词中,rap唱段穿插其间,湘音老歌发新声。

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他们今天看的啥》,以百姓视角感知河南过去五年的变化和十四五愿景。这个MV的亮点之处在于,整曲说唱采用了辨识度较高的河南方言,一句“恁说中不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地域文化气息,加深受众对河南的印象;此外,还有光明网的《“十四五”新说唱•看中华新气象》、新华日报网《百年风华正青春》、长江日报社《两会RAP》、湖南广播电视台《少年中国团》等,也都采用了说唱形式报道两会。

笔者用python软件对10首说唱MV视频歌词内容进行高频词抓取,浏览视频记录字幕得到字幕文本,过滤没有实际意义的代词、语气词等,对记录下的字幕文本进行词频统计,得到如下的词云图:

结果发现,说唱MV的歌词内容主要围绕“十四五”“新时代”“十四亿”“科技创新”“脱贫”“新征程”等关键词展开,这与两会报道内容的时政特点密切相关。短视频标题中的“百年风华”“中华新气象”“少年中国团”等话语也富有隐喻含义,历史与现实相遇,光荣与梦想交融,可以从中感受到浓浓的家国情和高度的民族认同感。

MV视频的画面构成方面,主要包括动画、动漫、手绘和各种新闻图片等元素。值得一提的是,每个MV制作都非常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共绘“十四五”新画卷 预见2035幸福的花》《“十四五”新说唱•看中华新气象》等视频均以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水墨卷轴开篇,再配之以浓浓的中国风曲调,接地气,有感染力。

同时,说唱两会视频也非常注重凸显地域文化符号,努力将媒体所在省份特有的地域文化元素融进作品之中,以此强调“在地感”。例如,河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他们今天看的啥》,视频画面集中展示了“三门峡”“二里头遗址”“地上悬河”等大量河南地域文化符号,这些具体实在的文化符号再次完成了河南自我文化身份的塑造,增强海内外受众对河南的了解与认同。笔者还注意到,为增强说唱MV的艺术表现力,MV还采用了“歌手帮唱”的形式,邀请主流歌手合作演出;新华报业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的原创MV《百年风华正青春》,副歌部分的演唱由AI语音机器人完成,增添了作品的现代感、科技感。

朗朗上口的歌词,动感欢快的节奏,将轻松时尚的说唱音乐融入两会宏大的政治叙事,这样的努力自然也收到了不错的传播效果。网友纷纷在线上给说唱视频点赞。微信用户周继中说,“轻松活泼学时事,妙不可言!”微博用户刘安弟也表示,“听一遍就上头,再听一遍就会唱”“不仅上口,还能量满满”。

二、说唱两会: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融合共生

(一)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两会说唱

亚文化概念的提出最早出现在社会学领域。青年亚文化的文化主体正处于心智成长、个体能力成长的过渡时期,既想表达自己,又因不够成熟而偏离主流社会,经常与父辈代表的社会既有规则产生摩擦、抵抗,社会学家通常以“越轨行为”来阐释青年亚文化主体的特立独行。

从风格形成的角度来说,说唱音乐与青年亚文化自有相通之处。说唱音乐的曲词跳跃感强,通常将不同领域、不同时空的话题、事件拼贴连缀在一起,词与词之间没有逻辑,以碎片化形式呈现。以长江日报社推出的《两会RAP》为例,在不到1分钟的MV视频时间内,歌词中依次出现“天问一号”“心肺复苏”“残奥会”“网络安全”“普法”等词语,整体排列下来,说唱的唱词就是语言符号的“切割重组”艺术。

此外,视频画面中间还快速切换十余张有关两会信息发布现场的新闻纪实图片。说唱两会的拼贴挪用风格还体现在MV歌词中的语言杂糅现象,即中文、英文、特殊字符、阿拉伯数字等符号的混杂使用。《十四五@十四亿》唱词中的“@”“145”“666”“嘟嘟嘟”等不同风格的符号相累加,不仅仅是为了押上韵脚,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非理性的混搭,表达了说唱亚文化主体青年人独特的后现代审美风格,两会说唱MV独特的混搭风与青年亚文化的拼贴挪用风格相契合。

(二)主流媒体借助说唱“破圈”,实现深度融合

5G时代到来,媒介技术花样翻新,当前的主流媒体大都已经认识到媒体融合的重要性,而且基本都在原有的采编部门进行了融媒体改造,实现技术层面、平台层面、组织层面的融合。但是在互联网发展的后半场,在个体普遍圈层化存在的媒介生态环境下,主流媒体的融合还要进一步拓展,走出原有固化的精英文化圈,实现文化层面的融合。只有这样的深度融合,才能摆脱媒体融合早期经常出现的“复杂技术依赖症”浅融合现象。传播学者喻国明将这种超越技术层面的深度融合称为“大融合”。

对主流媒体来说,深度融合意味着打破圈层障碍,实现“破圈传播”,那么如何破圈呢?“主流媒介如何看待亚文化?事实上,亚文化是构成这种穿透力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料。‘破圈’所具备的横向连接价值、横向沟通能力,对于今天的社会治理、政治治理、传播治理(都很重要),都依赖于对亚文化的接受能力”。[1]笔者认为,今年的两会报道的说唱融媒产品,表明主流媒体已经找到“破圈”的中介:青年亚文化。说唱音乐具有青年亚文化属性,说唱音乐背后深受二次元影响的Z世代年轻群体,主流媒体正是看中逐渐步入社会舞台中心的年轻一代的影响力,因而主动打破代际文化壁垒,冲破圈层,启用青年一代的社交密码,以轻松愉悦的形式渗透主流文化所承载的价值观、世界观。

“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2]正如媒介文化学派学者伊尼斯所说,说唱这种独特的艺术媒介形式,具有自身特定的文化属性:平民性、草根性、易用性。说唱音乐轻松明快的叙事风格可以淡化政治议题报道中的严肃和沉重。为了增强作品的亲切感,更好地与年轻一代沟通互动,新华报业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百年风华正青春》的融媒MV主唱全部来自“90后”主持团队,湖南广播电视台《少年中国团》特邀专业rap青年歌手唐艺主唱。可以说,主流媒体、主流文化不再高高在上,在与青年亚文化观念、意义的碰撞过程中,积极寻求方案,打破圈层,借助青年亚文化说唱这一艺术形式,打造符合青年群体风格的文化形式,给两会报道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当然,作为融媒创意产品的探索尝试,此次说唱两会报道也存在不足,还有改进的空间。比如,说唱MV视频的方言使用问题。英国文化研究学者斯图亚特•霍尔说过,表征是经由语言对意义的生产。方言是经历时空发展长期累积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称得上是所在区域的文化图腾,可以用来建构使用者独特的文化身份。MV视频如能将方言融入说唱,会使其更接地气、更有乡土气息。今年众多的说唱两会融媒产品,运用方言说唱的只有河南广播电视台的《他们今天看的啥》。从传播效果来看,《他们今天看的啥》这则说唱MV在B站点击量达到4.5万,远远超过其他同类说唱MV。显然,在报道内容主题同质的情况下,方言使用与否直接影响融媒产品的接受度和传播效果。

此外,针对两会这样的重大政治议题报道,国际关注度较高。因而,在制作过程中也应考虑对外传播效果,在视频中可以适当增加与海外受众相关的传播要素。比如,说唱主角尝试邀请外国人士出境。这样也是运用“他说”的传播技巧,增强作品的亲近感,同时减少对外传播的文化折扣,促进海外受众对中国的了解,助益其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认同。

三、结语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主流媒体作为“行动者集体”,要在报道中完成对内统一认识、对外传播国家治理理念、塑造国家形象的媒介功能。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将严肃的政治话题柔性处理,有精品内容的同时也有好看的流量;进入互联网后半场,媒体融合如何拓展深化,主流媒体如何提升影响力?这些都是当下媒体实践急需回应的现实问题。此次两会报道融媒实践,主流媒体借助说唱音乐这一青年亚文化成功“破圈”,为日后的重大主题报道创新、媒体融合创新做了有益的探索。新型主流媒体的地位不是自封的,要扩大影响力,自然需要完成主流文化圈与其他小众文化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事实上,去年B站与新华网合作的跨年晚会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一边是代表小众文化的B站,一边是代表主流文化的新华网,二者跨界合作融合共生,所谓“和而不同,各美其美”,这样的深层融合为主流文化的繁荣、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舆论基础。(作者系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注释】

[1]林沛.独家专访喻国明:用金箍棒一棍子打开一条路,这是不可能的![OL].https://mp.weixin.qq.com/s/q_h-sFkbmzpO24A95eA4Nw.

[2]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3.

 

编 辑  梁益畅

责任编辑: 刘志兴
0100900900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164760